从六月黄到大闸蟹,为了上你的餐桌到底有多拼?
“不是阳澄湖蟹好,此生何必住苏州。”
人们提及大闸蟹,最先想到的必然是阳澄湖。
从六月黄的鲜嫩,到大闸蟹的肥美,
我们在享用美味的同时一定没有想过,
大闸蟹在上餐桌之前的历程到底有多拼?
一只阳澄湖大闸蟹的【生活日常】
我生活在水域辽阔的阳澄湖。这里水草茂盛、水质清新。纯天然的生态环境下,水下植物和水生物都非常丰富。
蟹农的悉心照顾,让我在阳澄湖每天都能吃饱吃好,不仅有玉米、马铃薯、小麦和鱼、虾的营养供给,还有螺蛳、河蚌等等作为餐食哦。
别看我只是小小一只蟹,从蟹卵到成蟹要脱壳近二十次。每脱一次壳,体型就会增加三分之一。到了金秋时节,我就正式完成使命,成长为成熟强壮的大闸蟹了。
一只阳澄湖大闸蟹的【成长历程】
蟹宝宝→幼蟹→成长期脱壳→成熟期大闸蟹
//蟹宝宝//
➜每年的12月到次年3月是大闸蟹生殖洄游,4月初进行人工育苗繁殖。
➜这期间,蟹苗从受精卵脱膜后开始,脱壳5次,变成大眼幼体,完成在海水中繁殖后的淡化过程,以便适应池塘养殖。
➜大眼幼体就是我们俗称的蟹苗。在阳澄湖,立春时节向来是投放蟹苗的大好时机,趁此时,蟹农开始将幼蟹投进阳澄湖进行养殖。
//幼蟹//
➜幼蟹变成成熟蟹,还要经历4-5次脱壳,辽河水域的蟹大概是4次,长江中下游的蟹则是5次。
➜经历了第六次脱壳后,幼体便成长为一期仔蟹,仔蟹还要进行3次脱壳,才能成长为幼蟹。随着幼蟹个体的不断增大,其蜕壳的时间间隔也不断增长,形态也逐渐与成蟹接近。
当幼蟹的蟹壳颜色变深,肚皮开始发黄,外皮起褶子,食用六月黄的最佳时期就到了。
吃“六月黄”,其实不是吃新蟹的肉,而是吃它的肝脏,鲜味都是来自肝脏,就是那坨“黄”,黄越多越鲜美。
//成长期脱壳//
➜蟹的骨骼是长在体外并且在体外形成保护壳的,螃蟹褪壳前有一个很长的准备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它要大量的进食,补充体内的营养物质包括钙质,由于大量的钙质在体内是很不舒服的,所以大闸蟹在这个阶段它要找到一个隐秘的安全的洞穴。用洞穴来保护自己并且要自己舔舐伤口。
➜因为螃蟹现在的壳是软的,当软壳从硬壳中钻出来的时候很容易被划伤。经过一次次的脱壳最后才能长成坚硬的蟹壳。
//成熟期大闸蟹//
➜到了 9-10 月份,便是大闸蟹成熟的季节了,这时的大闸蟹蟹体呈方形,蟹壳边缘有锯齿,背青肚白,金爪黄毛。个个体大壮实,膏脂丰腴,是名副其实的“状元蟹”了。
阳澄湖大闸蟹开捕节一般会在9月下旬开启,各位吃客不要着急,躲过这个40度的高温, 大闸蟹的鲜美滋味正等着你呐。
(转载自阳澄湖度假区)